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:一以贯之,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蓝图落地
“只要认准是正确的事情,就一以贯之、坚持不懈干下去,决不半途而废,决不南辕北辙,决不回头倒退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考察调研,谈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时如是强调。
一任接着一任干,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——无论是“八八战略”引领之江大地蝶变,还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化推进,都得益于一以贯之、久久为功的工作原则与思想方法。这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鲜明特色,也为推动当前工作提供了饱含哲学意蕴的方法论。
今年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多次提及这一思想。10月在江西,他以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形象作比:可能有的路是捷径、有的路远一点,但只要坚持走,都会走到底,就怕来回来去改路线,什么时候能走到头?5月在河北雄安新区,他叮嘱“既不能心浮气躁,也不能等靠要,要踏实努力,久久为功”……朴实的话语,生动的比喻,道出锲而不舍、矢志不渝,方能将宏伟蓝图化为美好现实的深刻道理。
“吾道一以贯之”“行之苟有恒,久久自芬芳”。这一道理,既体现在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规律中,也融汇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里。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,还是新时代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,都得益于驰而不息的实干笃行。
政贵有恒。在《之江新语》中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“要一以贯之,决不能朝令夕改”,在《摆脱贫困》中强调“弱鸟先飞”“滴水穿石”的重要性;谈及作风建设,要求“必须抓常、抓细、抓长”;谈及改革开放,强调“久久为功,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”;谈及文物保护修复,指出“发扬慢工出细活的精神,慢慢来,久久为功,搞成一件是一件”;谈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要求“既要谋划长远,又要干在当下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茬接着一茬干”…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“善始善终、善作善成”的理念贯穿始终,执政为民初心从未改变。
一以贯之,要有不随物流、不为境转的战略定力。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。通过一张张五年“施工图”,一棒接着一棒跑,中国创造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进而迎来强起来的奇迹。当今世界风云变幻,机遇和挑战并存。实现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,更需要战略定力、历史耐心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。
一以贯之,要有勇于担当、善于作为的进取意识。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、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,无论是持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还是推进能源低碳转型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,无论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勇闯“无人区”,还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,扎实推进共同富裕,都需要有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,攻坚克难、逆流而上,奋力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。
一以贯之,要有求真务实、笃行不怠的实干精神。抓好落实,我们的事业就能充满生机;不抓落实,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。十年间,50多次全国两会“下团组”,习近平总书记提及次数最多的精神之一,就是“钉钉子”精神。在推进“千万工程”中,浙江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,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,以扎实行动推进各项任务顺利完成。从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到推进乡村振兴、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,都需要脚踏实地,积跬步以成千里。
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,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,坚持“一锤接着一锤敲”,一以贯之,久久为功,蓝图必将一步步变为现实。
中新网成都12月10日电(王利文 何芦恒)“我选择在中国学习中西临床医学,因为我对中文有浓厚兴趣,也想了解中西医间的差别。”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中医和中国文化。
近日,在四川成都,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。高嘉琪 摄
由于渴望来到中国,田花花高考后,进入伊斯兰堡大学孔子学院学习。2022年,她如愿以偿,被成都中医药大学录取,成为中西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。

“这段历程对我来说一半欣喜一半难过。欣喜的是专业知识和汉语水平都提升了,难过的是长时间不能见到家人。”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并非易事,田花花坦言,自己来到中国学习得到了家人很大的支持和帮助。一开始,她常常会思念家人,也不太适应四川的食物。“不过到这里一个月后,我发现了和我家乡口味相似的美食,后来就慢慢习惯了。”
近日,在四川成都,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。高嘉琪 摄
在中国留学的日子中,田花花通过积极参与活动,了解中国文化。今年7月,她参加了巴蜀文化品悟之旅,和来自27个国家的47名外籍师生一道,在成都、自贡、乐山、雅安等城市,制作宫灯、烹饪川菜、品鉴茶艺、看大熊猫、学习武术、体验中医,通过互动体验,探索中国文化的多样性。
回忆起这段经历,田花花依然激动。“中国古人的智慧实在令人赞叹。据说乐山大佛是1200多年前修建的,没有现代技术的条件,不知道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?”此外,田花花还对大熊猫情有独钟,她认为,全世界民众都喜欢圆圆滚滚、憨态可掬的大熊猫。“中国把大熊猫保护得很好,希望我们的后代也能和我们一样,看到这群可爱的动物。”
近日,在四川成都,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。高嘉琪 摄
如今,田花花已经适应了留学生活,“中国式”便捷让她印象深刻。“出门不用带钱包、随时随地可以扫码支付。自动取款机和贩卖机随处可见,给我们带来了便利。”她认为,当下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,自己在这里学习工作,也能获得快速成长。
今年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启动10周年。看到自己的国家近年的建设发展,田花花认为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非常值得赞赏,她看到了其对国家实打实的帮助。“中巴合作建设的拉合尔橙线是巴基斯坦首条地铁。这个项目在能源、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等方面,都给我的国家带来了很大变化。”
谈及未来,田花花做着两手打算,“我毕业后可能会去西方进修,进一步了解中西医之别。如果能在中国找到一份好工作,我会很开心留下来。”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