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长春12月10日电(张沫涵 吕盛楠)“我与中国有着奇妙的缘分,随着时间向前发展,现在我们的联系更紧密了。”印度尼西亚女孩苏慧娜近日在吉林长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苏慧娜与中国学生一同剪纸。吕盛楠摄
目前,苏慧娜在吉林外国语大学读书,本科专业是旅游管理,研究生主修国际商务。苏慧娜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。据她介绍,自己在童年时期就已与汉语结缘。印尼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发起汉语教学的国家之一,苏慧娜从上小学开始就学习汉语拼音、“阴阳上去”等。
“汉字是四四方方的字,和我们国家的字是完全不同的,在我眼中汉字非常有趣。”因为汉字,苏慧娜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,这种好奇心也驱使着她选择到中国读书。
苏慧娜在图书馆学习。吕盛楠摄
只有亲自踏上这片土地,才能真正感受其无穷魅力。2018年7月,还不满18岁的苏慧娜带着紧张的心情首次抵达中国。当时,她的中文说得还不是特别好,因此不敢与同学交流,担心对方听不懂自己说的话。
有了这层障碍,苏慧娜一度不知该如何主动开口沟通。幸运的是,她没有放弃,而是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,还收获了一些奖项。苏慧娜告诉记者,每一次比赛都是她自己撰写演讲稿,制作展示用的PPT。
苏慧娜在演讲比赛上获奖。苏慧娜供图

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上台锻炼的机会,苏慧娜的中文说得越来越好。曾因不自信而不敢开口的她,现在可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用全中文授课,跟中国同学交流也实现了无障碍,甚至还能听懂几句方言。苏慧娜的父母也夸赞她:“中文有了巨大进步!”

印尼属于热带气候,全年气温较高;长春的冬季寒冷漫长,两个地方的气候天差地别。苏慧娜回忆,在长春度过的第一个冬天,让她感觉非常煎熬,甚至因为不适应还生了好多次病。慢慢地,苏慧娜开始适应中国北方的气候,今年冬天,她还像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一样准备了很多件保暖衣物。“入冬之后,我的身体健健康康的。”
苏慧娜在篮球社团训练。吕盛楠摄

苏慧娜很爱打篮球,这项运动让她结识了很多朋友。运球、投篮……奔跑在篮球场上的苏慧娜,非常享受与朋友们共处的篮球时光。她说,在异国他乡,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。
在本科毕业后,苏慧娜曾回到印尼做了一段时间的翻译工作。在此期间,她接触到了许多中国的创业者,受他们影响,苏慧娜决定重返中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,不断提升自己。

苏慧娜坦言,来到中国后,才认识到高铁、轻轨、地铁是不同的,曾经的印尼只有火车。2023年,印尼拥有了第一条高铁——雅万高铁,这是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,给这个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
苏慧娜表示,自己会把学习到的知识带回家乡,为两国的经济和人文交流作出一点贡献。(完)

中新网广州12月10日电 (方伟彬 吁青 陈中山)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9日在广州召开。来自澳大利亚、日本、韩国、美国以及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部分法官代表及业界有关专家等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。
此次研讨会主题为“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机遇与挑战”,分设“数据权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”“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”“公平竞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”“知识产权领域诉源治理和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完善”四个专题进行交流研讨。
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在穗召开。徐志毅 摄
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主任伊格纳西奥·德·卡斯特罗,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出席研讨会并致辞。
会议指出,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。广东作为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的区域,是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。此次研讨会在广东举办,凸显广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。通过专题研讨和交流发言,为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标准、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,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有益的借鉴,为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国际交流、推进司法保护国际合作贡献了智慧。
会议强调,在应对知识产权领域新变化新挑战方面,各方应共议良策、共商规则、共建机制,共同推动知识产权国际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。(完)